2024年12月9日 星期一

[高瞻自然科學教育資源平台] 氟元素的發現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竹亭教授責任編輯

亞格利可拉 (Georgius Agricola, 1494~1555) 十六世紀時就會用氟石作為焊接劑,因為氟石有清潔金屬表面的功能。亞格利可拉是拉丁文,他的原名是喬格包耳 (Georg Bauer),他是德國的學者,有礦物學之父的美名。1670年,許萬哈德 (Schwanhard) 發現玻璃在酸中接觸氟石會被腐蝕,後來許多有名的化學家如席勒 (Carl Wilhelm Scheele)、戴維 (Humphry Davy)、給呂薩克 (Gay-Lussac)、拉瓦節 (Antoine Lavoisier)、泰納德 (Louis Thénard) 都曾研究過危險的氫氟酸 (HF)。因為氫氟酸只要用硫酸溶解氟石就可製得,真是致命的吸引力。

氟是自然界最會搶電子,氧化力最強的元素,所以化學家雖然知道氟的存在,分離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886年,莫瓦桑 (Ferdinand Frederick Henri Moissan, 1852~1907) 記取其老師弗瑞米 (Edmond Frémy, 1814~1894) 電解金屬氟化物分離氟的失敗經驗,改採用液態氟化氫(HF,熔點–83 °C)作為電解反應物,但是因為氟化氫不導電,所以加入可以導電的氟:氫化鉀(KHF2),使液態混合物成為導電體。莫瓦桑將電解液置於鉑製的形電解管中,電極材料採用鉑銥合金,U形管口的旋塞則以氟石製作,接合處以蟲膠密封,嚴密隔絕了空氣與水氣,還用氣態氯乙烷 (C2H5Cl) 當作冷凝劑。實驗進行時,電解的槽溫度控制在–23 °C。結果陰極如預期的產生了氫氣,陽極上則產生出淡黃色的氣體,此種氣體經檢驗會與矽發生劇烈的反應。氟元素終於被成功地分離出來了,到今天氟還是以莫瓦桑的方法製備,莫瓦桑因此獲得了1906年諾貝爾化學獎。

莫瓦桑剛從瑞典參加完頒獎典禮,1907年二月,他在巴黎因急性盲腸炎過世,為他絢爛的一生畫下了急停的休止符,得年55歳。沒有人敢確定他突然的英年早逝,與他從事劇毒的的氟實驗是否有關。

※依科教中心的政策,在清楚標示作者與出處的前提下,以不營利的方式轉載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