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某一次前往九章出版社看到的書,那時我對哲學與教育方面都很有興趣,而數學又是我專攻的學科,所以便對這本書與學門產生一些興趣。
簡評:本書如其主題分為數學哲學、數學教育和兩者的聯繫。
作者在前言中就說明為何這樣看起來不具實用性的學科有何必要存在,他希望這樣的研究可以對廣大的數學教師有所幫助和啟示。他總結性地說道,「一個人儘管掌握了不少的數學知識卻可能仍不了解數學的本質;類似地,一個數學教師也可能在從事了多年的數學教學後,對為什麼要教數學和如何去教數學仍然缺乏明確的認識。而這種不自覺的狀態必然會對教育工作產生消極的影響。」作者據此抱有一宏大的想法,但此書的寫作背景於中國還屬新穎學科,因此此書亦屬拋磚引玉吸引他人更多的投入此學門。
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談「什麼是數學」,首章描述數學是一種模式的科學,第一節中作者從他個人的經驗與眾多數學家的立場表達出此一看法,這自然是受到馬克思主義的一些的看法。僅接著作者轉向歷史中的研究取向描述數學的一些「轉向」,最後是個人的自覺反省而得的數學認識。第二節則從各個數學學科中的特色發掘並結論出數學是一個多元的複合體,它在各個不同的群體中有不同樣的問題,不同樣的方法,但卻可透過共通的符號語言貫穿整體。承續這樣的論調,作者在第三節認定這些問題實在地反映出現實世界的一些模式,透過對模式的研究而導引出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而對數學的研究可分為形式與非形式兩面,這就可說是邏輯與直覺的對抗。運用邏輯可以仔細且詳盡的描述論證的步驟,但不透過直覺則難以看出這些步驟的先驗想法(甚至根本尋不著確的方向),由於這兩個面向,數學可以視為結合了科學與藝術的學科,前者強調的邏輯與結構性,後者則凸顯出人類的創造性。作者於此淋漓盡致的將各種不同看待數學的面向呈現於此章。第二章則介紹數學的文化特色,這有兩個觀點,其一是數學的研究社群,其二是數學研究方法特色,兩者看似獨立卻實有聯繫。作者羅列數家觀點來談數學的發展歷程與一些數學教育中產生的文化影響。
第一部分談的是數學的本質,從而是一種數學哲學的觀點。而第二部分則談數學教育目標與數學教育的現代化,這兩件事情分別被作者拆解為兩章研究。首先是數學教育的目標或目的,自然是讓人學會數學,所以真正的問題是「學會那些數學?」這裡涉及到許多價值觀的判斷與選擇,從而作者介紹各種古典與近代的派別,雖然從中也很容易看出作者鮮明的立場。因此確立目標後,作者談現代化的數學教學所具有的困難與發展性原則,首先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矛盾,此一矛盾在於學習的發展性與邏輯發展性往往是相悖而馳,因此選擇適當的思維發展配合孩童的抽象化能力便極其重要。再者所謂現代化的數學教育意味著教學的內容與方法和目的也應隨著社會的改變而不同,並且隨著知識的更加深入亦須將舊有的材料做出適應的調整以銜接整體。此出作者認為隨著電腦與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學教育亦應朝此面相做出相應的調整。
最後的第三部分則談數學學習的分析,教學自然是教與學的過程,除了教學方法之外也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與方法,最為基礎的就是分析學生對於數學的理解與認知的過程,因此本部分先談認知科學與數學教育的聯繫,接著再談建構主義的教學和學習觀。此處自然是認為建構主義的觀點與認知科學的主張相當契合,從而建構主義是建立在實在的科學證據上而推出的一種主張,本書於此仔細地區別一些不同與相關的建構主義。
雖然本書內容豐富詳盡,但本著良心而言,我很難相信本書對於數學教學有明確的改變,不過讓教師謹記最初的三項問題並時而反省之倒是更重要的,而系統性的分析這些問題並非替代教師自身的思考而是點出他人曾經想過的可能方案。
規格:平裝 / 40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出版日期:1998/04/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