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書評] 什麼是遊戲?

這本小冊子僅200多頁,從標題就可以注意到作者的用意是想回應維根斯坦在介紹家族相似性時舉例提到遊戲這個集合有很多種元素,其中兩兩個遊戲似乎可以找出相似之處,但整體遊戲卻難以給出一個精確的定義,亦即沒有一個共同的本質。這本書的標題似乎反駁了這樣的看法。

簡評:這本書從標題可能會以為他只是想談遊戲,但並非如此,他談得更深——他還論及玩遊戲的人,其哲學帶有的意涵以及可以帶給我們的反思。

這本書本身不厚,扣去推薦序與書末的文章評論外,僅140餘頁,撇開用字需要稍微仔細斟酌外,個人覺得一天內可以流暢的讀完不會有問題。

在談及正文前,我要先稱讚本書的推薦序,這是由政治大學黃厚銘老師所寫的,我曾在瑋嬪老師的文化人類學的課程上聽過厚銘老師的演講。老師所做的研究就正好是研究人類進行電子社群平台與電玩的社會現象(希望我的用字遣詞並沒有太大的謬誤),由他來寫這篇推薦序實在再好不過了,而且從中也可以習得他在處理這些社會現象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並與本書進行呼應。

本書共分八章,在導論中作者指出,這本書並不是要窮盡所有的遊戲並給出一個整體的說明。事實上作者區別出一般常見的遊戲稱為制式遊戲,但還有許多不被我們視為遊戲,但卻仍「可」具有遊戲本質的活動。作者想帶領我們不透過各種類型與種類的遊戲給出定義,而是藉由遊戲本身的概念來進行擴充,並加以批判。最終,理解遊戲的概念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扮演何種角色。

在第二章界定何謂玩遊戲,並且區別出玩遊戲、製作遊戲、單純玩弄物品之間的語意性的差別。在區別出這些後,我們也在其中釐清一種常見的語意問題,普遍我們會認為進行遊戲是一種愉悅、好玩與快樂的心境,但總是如此嗎?按康德的話來說這似乎是一種無目的性的狀態。透過這些辨別雖然沒有讓我們明確出遊戲是何物,但可以刪去明確的誤解。

第三章則處理「遊戲」或說一場戲局所構成的要素,如行動與目標。然而,作者指出僅僅有這些要素是不足夠的,他舉出相當充分的例證以及適當的術語刻劃這些差異,並在後文給出足夠的要件,即(遊戲)規則。第四章順著前一章,提出自然的疑問「何謂規則?」,作者經過詳細的分析給出三種規則的特性。

第五章轉向探討一個遊戲如何建置,亦即透過前三章的內容如何說出「這就是遊戲」?作者舉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兩人結婚」是一個具有目標的行動,其行動內容包含宴請或登記結婚等,這些行動內容可能根據民法所給出的規則而指出其具體可以怎麼作。但為何這樣不構成一般通常所謂的遊戲?

首先我們從目標開始,作者認為這麼目標若為遊戲目標,則該目標必須有「可能不成功」,但也不能不可能成功(那不就沒必要作嗎?);接著是手段與行動配合著目標,但又需要規則限制使其有機會不成功(或至少不是那麼明顯地成功/不成功)。

接下來的兩章則在說明遊戲的精神與人生啟發,我滿認同作者最後的一些觀點。特別是遊戲具有一種超越性,它帶有一些人生的反映,卻與我們無害。輸與贏之間都在遊戲世界中,失敗並不意味著終結,勝利也不會引導我們的人生,一旦我們脫去遊戲的外衣,這些就都不再。此外,遊戲通常必須帶著失敗挑撥因子,這也表徵人生也充滿著意外的因素而失敗;如果遊戲缺乏這些因子,在第一手就能看出遊戲的輸與贏,他認為這遊戲已死,只剩下單純的步驟操作而達致預定的結局。

最後,作者用一個極其宏觀的角度說明遊戲彷彿人生的一面鏡子,透過遊戲中所缺乏的要素讓我們看得清楚人生是怎麼一回事;但我想這裏應該邀請大家自行閱讀,我想其中的感受應該是大家皆不相同的,我就不特別描述。

ISBN:9789869408905
叢書系列:哲學之道
規格:平裝 / 224頁 / 10.6 x 1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出版日期:2016/12/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