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書評] 暖化的真相:如果北極熊滅絕了,下一個會是人類嗎?(Deep Future: The Next 100,000 Years of Life on Earth)

關於全球暖化的書籍已經非常多了,甚至這個現象也早已在中學的教科書中被大量提及了,儘管如此我認為這本書也有其不同的特點。

簡評:

這本書乍看下不薄,但這是由於作者旁徵博引的緣故,實際的正文才約兩百五十頁左右,而且本書的選紙似乎較厚讓人覺得難以下嚥。撇開對這本書有大部頭的想法外,其實內容相當易懂(但絕不輕鬆,畢竟攸關人類全體未來的興亡)。作者身為生態學家、古氣象學家,他完全同意全球正在面臨暖化現象,但他並不像其他悲觀者完全對暖化採取敵意。在本書中他多次強調一個觀念,科學家應以證據說話,讓人更清楚明白真相而助於大眾與政府作出更加正確的決策。基於此,作者寫作的本書從多個面向探討暖化現象的成因以及過期的狀態,這些內容作為前五章的內容可視為地球科學的基礎知識的擴充,做為一個小結論,作者確定出當今的狀態並設定出兩種未來可能的圖像:立即減少碳的排放並有效控制、持續大量的使用碳能源,之後我們會看到作者以這兩種圖像來描述可能的景象並給出一些明確的時間估計來刻劃地球的狀態。在這些基礎之上,作者深入分析暖化會直接或間接導致的現象:「海水酸化」、「海水上升」、「沒有冰的北極」。

第六章的海水酸化對作者而言是相較於後面兩者更加重要卻也更被大眾忽視的。作者本章之初就表達出他的困惑,他不反對大家關注全球暖化與氣候、冰原與海平面上升的關聯,畢竟那也很重要,但對於自然生物而言更直接的威脅便是酸鹼度的改變。其他的因子他認為有點福禍不一,比如暖化可以讓我們避免未來的全球冷化。再者這些現象最終也有恢復的一天,但由於海水的酸化而滅絕的物種則不可能起死回生,這樣損失的生物多樣性是無法恢復的。那具體來說,酸化會如何影響海洋呢?簡單來講,酸會侵蝕碳酸鈣(貝殼的主要成分),而在海洋中有許多有殼類生物會使用其能量來吸收並構成他們的殼,一旦海水酸化便會使得這個過程難以進行,而失去殼去保護的生物便暴露於危險的環境中很有可能因此而死亡。不過作者也並不認為這樣的酸化必然會導致這樣的過程,因為也有的研究發現隨著環境酸化,有些物種的殼甚至堆加更厚!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到一些重要的珊瑚礁群,由於這些珊瑚礁對於水質的敏感度甚高,一旦這些珊瑚礁的棲地敗退,那麼潛藏在其中的物種也會面臨滅絕的危險。作者寫作至此也深深感受到所謂的「可愛動物保護」的困擾,他提到有部分人士試圖利用海洋中的可愛生物喚醒人們對此議題的重視……只能說可愛動物的魅力是跨國的啊……,希望有朝一日人類關心的重點並不在可愛而在於生命的本質。

至於第七章的海水上升和第八章沒有冰的北極,作者則認為許多環保人士與科學家經常用浮誇的態度報導這些消息,儘管這樣的方法確實會博得民眾的注意,但卻有失科學的本質。此外作者大抵上認為這些現象並不致使人類面臨困境,事實上不同時期的人類會面對不同的困境。比如說我們現在困擾北極的冰融化而導致海平面上升,但或許未來的人反而擔心全球冷化而使得北極產生的漁場消失。

以上針對全球暖化所帶來不一而足的狀況作出解析後,作者在接下來的三章選定三個區域進行局部的預測和思考,分別是高緯、低緯與中緯區域。儘管對於局部區域進行預測和思考的難度較整體分析更高,但作者仍試圖使用其專業和文獻資訊作出分析,而在這方面的結果也並不全然導致各個地區都是災難性的結果。比如以低緯地區而言,這個區域溫度本來就很高,因此在全球暖化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降雨因素等等。

作者在結語中重述他認為全球暖化的概念並非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這全視人類如何看待。儘管如此,他認為最適切的作法是減少碳能源的使用而積極開發替代的綠能等。至於碳的功能則適合作為未來人類調節氣候的最佳利器,如當世界將進入冷化時便可藉由排放碳來減緩等。

最後一提的這本書的頁碼編排居然是用溫度XDD相當貼合本書的主題,算是這本書的小幽默(吧?)

ISBN:9789865967765
叢書系列:遠足科學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出版日期:2013/01/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