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知道本書是因為先前修習「健康社會科學」時課堂老師所推薦的,而且這本書的其中一兩章也是課程的指定閱讀內容之一。寫作目的基本上是整合作者過去學術研究並與當前的Covid-19進行呼應。
簡評:本書寫作淺顯易懂,並不是學術磚頭書,可做為健康社會學的入門讀物。
本書如其標題,共分十章分別對應其標題所謂的十個關鍵詞。這十個關鍵詞就直接放在封面上,分別是「汙名」、「人權」、「公衛倫理」、「WHO(全球衛生)」、「CDC(全球衛生)」、「中醫藥」、「道德模範」、「隱喻」、「標語」以及「旁觀他人之苦」。各章基本上獨立,並另外附上了作者在受訪或演講時的講稿作為附錄(共計五篇)。在修課時,教授選了「隱喻」、「標語」這兩章進行閱讀。事實上這兩章對於民眾可以觸及的範圍是最為直接也最重要的,畢竟了解政府組織的運作,若沒有時間心力去監督其運作,也是枉然。但隱喻與標語則是充斥在日常生活間,透過細心的反思,每個人都有可能或多或少影響自身與周遭親朋好友的看法,進而讓社會更好。
現在略談全書內容。其實按其各章標題可以很容易切入作者想表達的各項主題,但作者均以她過去從事的研究或當下觀察到的covid-19事件為實例進行論述探討。比方說「道德模範」一章指出中國在進行疾病治理時,習於忽略政策性的缺失,反將道德模範強加於醫護人員上,使其承受社會不必要的期待(不能擅離職守)。再者即便有這樣的光環加身,社會仍因其工作性質而有負面的差別待遇(如可能帶原疾病而拒絕用餐),再者政府的獎勵或協助措施也嚴重不足,僅能透過頒獎等儀式性的方式緩解衝突。又如「中醫藥」一章,作者指出中醫相較於西醫在中國肩負了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凝聚民族意識的功能,而這樣任務在醫療上、政策上等等又產生了什麼問題。簡言之,作者自然是無情地批判了中國在過去至今的種種公共衛生政策上的缺失,而這樣的缺失不僅使其國家的人民飽受痛苦,也使全球的防疫政策產生極大的缺口。作者非常希望對過去治理經驗的研究能對台灣(當然也對其他國家)有所反思或助益。
於我而言,作者的脈絡本質是相當清楚的,透過作者本身所研究的漢生病(舊稱痲瘋病)、愛滋病等,她深入中國鄉村瞭解上下政策的差異導致的種種悲劇,而她的研究歷程、她對整體研究環境與議題的想法也在後文的附錄中可以看得更多。事實上我認為附錄更能體現作者的大想法,因此我相當推薦先行閱讀附錄後讀者再挑選自深感興趣的主題閱讀該章即可(如前所述,各章基本上是完全獨立的)。
叢書系列:春山之聲Voice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出版日期:2020/1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