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書評] 鄉民公審:群眾力量,是正義還是霸凌?

我們活在一個一手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爆料社團大量增加,人手一支手機的狀況下隨時能拍攝任何「疑似」觸犯道德或法律的行為上網公審。本書以英語系的推特網路社群作為縮影,介紹了十五件(?)遭到起底或公審的網路事件,儘管我們處於華語社會中應該沒有接觸過文中所提及的事件或人物,但從中也可以看見大同小異的網路生態。

簡評:作者以數個鮮明的個案訪談,瞭解當事人與輿論爆料者之間的心態與傳播效應等一隅摸索這變化萬千的網路世界,願各位在網路世界中安然無恙也不成為加害人。

作者具有獨立記者與編劇等身分,透過這些多重性,他深入訪談網路事件的當事人,讓我們看到當事人之間的心路歷程。首先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本書雖然在封面說會提到15個網路的真實事件,但在我看來只能算作15個章節,作者會將同怡個事件的不同面向或不同的觀點介紹之。好吧,廣義的來說確實是不同的事件啦!

本書的內容自然是精彩豐富,其推薦序亦不遑多讓,如推薦序〈羞辱與懲罰〉中引述正文:「所有的暴力都是人企圖以自尊來取代羞辱。」這揭示了現代社會中的許多暴力行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些人缺乏了自尊,因此他們企圖消弭這些羞辱而使其擁有尊嚴(即便是表面的),而網路審判便在於羞辱他人,而這種羞辱行為似乎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從此推薦中,我們可以知道即便是網路上的小小批判,堆積起來也可能對當事人造成一股難以承受的壓力,甚至導致可怕的偏差行為。

本書介紹許多面對網路輿論的當事人,包含在推特上發表歧視性的言論導致反撲、被揭露抄襲的作家、賣春與恩客的名單,甚至還介紹了在輿論中毫髮無傷的人(雖然我很懷疑那樣子能被稱為毫髮無傷嗎?)。故事中不只訪問了這些被輿論抨擊的人,也找到了那些發布抨擊的好事者,這些人對於事件發展通常是感到驚訝,他們都認為起初的發展只是極為細微,可能不久就消失。但往往卻出乎他們意料地滾雪球般地成長至不可收拾的地步,甚至有一個當事人只是在上飛機前在推特上發了一則惹人厭的文章,結果直至下飛機時已經在網路上發酵至必須要有人為此負責的地步了!

以上種種說明了事件的發展往往起於無心,但為此要做出的彌補會花費龐大的心力,書中便介紹了自此而生的產業:改變Google搜尋結果的人。這完全基於Google搜尋演算法的依據,偽造或覆蓋就有的負面消息,重新塑造出全新的個人資料,從前我認為這只是理論上可行卻從未想過有人真的會付諸實行。不過這樣想來也確實對這些名譽毀損的人有其必要性。

總之,這凸顯了我們在網路上中發表言論是充滿著一定程度的風險,我們不只要保護自己的言論處於公開而至被斷章取義,也應瞭解擴散效應的影響,使得只是微不足道的言論被放大至誇張的地步使得當事的人受到不成比例的傷害。

相關書評:
ISBN:9789869312844
叢書系列:藍學堂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出版日期:2016/05/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