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心理學了沒》是我開始這系列的起點,當時會看這本書的理由可能只是因為覺得這書名太瞎太好笑了,同時也對心理學這一學門抱著一點興趣與好奇,於是就拿起了架上的這本書讀一讀目錄就帶了回家。本書同《今天學哲學了沒》一樣採用一週學完的概念,因此篇章架構類似。
簡評:想對心理學有一基礎的認識卻不想花太多時間的話這本書是上上之選。本書對心理學的概念、脈絡、學者和理論以及相關分支都有深入淺出的介紹,並且利用心理學在一個章節中化解一些常見的疑惑。最後收尾在心理學的方法與精神:科學精神、體用合一。
本書在開場就舉出好幾個問題來界定或判斷那些問題是屬於心理學來解決的;首先是區別出通俗心理學(我自己解讀為「直覺心理學」啦XD)、正規心理學的差異,前者是一般人透過正常生活中的經驗與直覺來判斷對方的心理狀態、價值選擇等,而正規心理學則採取科學與實驗的方法研究人類的各種屬性會如何影響對方的選擇與行為表現。弄清楚這點差別後,作者旋即說明理解心理學的方法有七大面向:「生理基礎」、「認知功能」、「心理發展」、「人格分類」、「社會影響」、「心理測驗」、「心理健康」。凡此種種都揭示了一種心理學的分支或先前發展過的研究途徑,如生理基礎便是神經科學的起點。
第二天開始談談這門學科的起源與脈絡,起點竟然也與哲學相同,牽涉到古希臘時期開始即有,這是第一階段。雖然這個時期就有心理學或相關概念的探討,但釐清或嚴謹的可操作性的定義並不存在。因此我們稱此時期的心理學都是一種哲學心理學,如笛卡兒就主張身心二元論等等。至十八世紀適逢許多技術上的革新,自然地產生出科學心理學,此為第二階段。至於當代則被作者歸為第三階段,各式各樣的心理學都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乃至認知典範等。
在此處我提一下作者對這些題材的處理稍嫌可惜之處。因為在第二天的內容中已經介紹了部分重要的心理學家以及他們的理論或核心想法,從而在第三天的內容中就省去了這些重要人物,而本書又沒有人名索引,所以在第三天的人物就集中在先前第二天或第一天沒提到的人物上。但這邊值得稱讚之處也在第三天,作者針對每個心理學家的主要學說作一非常精采的提要,此處我就不贅述。
我對第四天的心理學的分支的貧乏感到驚訝,雖然作者竭力的拆為三個子部分,但在我看來就是「心理健康」這樣的主題。他缺少了教育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等重要分支的介紹與提及,這是我不太理解之處。不過作者對於這個單元的工作也仍具意義,首先他介紹了現代常見的心理疾病,並且澄清對心理治療的質疑。
至於非常豐富的第五天,作者運用極大量的問題啟發我們心理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對日常生活的小問題也可以認真解決。這些問題就留待讀者們自己參閱本書了解作者的解答吧!最後作者在第六天的收尾非常的巧妙,我們大抵上了解了心理學,甚至也可以在生活中試驗這些心理學的結論。我們應當保持科學的精神去檢驗這些成果,也要透過這些成果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總之,本書不僅帶領我們認識心理學的世界,也化解許多對心理學的常見誤解。雖然架構上有些微妙,不過是本內容充足的好書。
同系列書籍評論:
叢書系列:超高效學習術
規格: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出版日期:2013/03/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